较新城市评级:6个超大,9个特大!广州超深圳

搜狐焦点汕尾站 2020-04-13 10:52:4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据排名前列财经4月7日报道,住建部近日公布《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有6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15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500万,29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300万。 注意,住建部的统计口径是“城区总人口”,不是户籍人口,也不是市域人口。例如河南南阳、山东临沂、河北保定等地级市

据排名前列财经4月7日报道,住建部近日公布《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有6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15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500万,29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300万。

注意,住建部的统计口径是“城区总人口”,不是户籍人口,也不是市域人口。例如河南南阳、山东临沂、河北保定等地级市,虽然市域总人口都是千万级的,但都算不上特大城市,因为它们的城区人口占比不高,大量的人口分布代管的县城和农村。

所以,城区常住人口是判断一个城市真实规模的关键指标。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已对城市规模做出明确划分: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为特大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500万的为Ⅰ型大城市,100万-300万的为Ⅱ型大城市;

据此以及根据2018年年鉴,中国主要城市按照规模可以分为这样几档:

排名前列档:超大城市6个

上海(2423.78)、北京(1863.4)、重庆(1507.66)、广州(1315.42)、深圳(1302.66)、天津(1296.81)。

和上一年的数据相比,较大的变化是广州城区总人口反超深圳。2017年的数据是,广州城区人口1184.99万人,深圳1252.83万人。而在城区面积上,二者也不分伯仲,广州2099.2平方公里,深圳1997.47平方公里。

也有分析认为重庆城区总人口虽然超过1500万,但主城区人口只有875万,其中心城区的人口聚集效应,和北上广深仍然仍有差距。

至于天津,数据差异特别大,2017年的城区总人口是846.9万人,而2018年则达到1296.81万人,应该是统计口径有重大调整。

第二档:特大城市9个

武汉(918)、成都(837.97)、东莞(685.03)、南京(657.2)、杭州(650.49)、郑州(626.19)、西安(586.61)、沈阳(565.12)、青岛(512.7)

武汉是特大城市阵营的排名前列名,也是离超大城市最近的一个种子选手。大武汉的名号的确不是吹的,虽然说市域总人口不算特别突出,但城区人口这一指标,立马拉出和其他二线城市的差距。

东莞也很厉害,城区人口数量居然超过除广州、武汉、成都之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其经济密度可能被严重低估。可惜的是,东莞的行政等级不高,导致它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不能按照强二线城市的标准来做资源配置。

和上一年的数据相比,特大城市新增西安、青岛两个名额。2018年西安的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86.61 万,成为西北大区排名前列个特大城市,青岛城区人口则达到512.70万人,成为山东排名前列特大城市。

第三档:Ⅰ型大城市13个

哈尔滨(486)、长春(456.4)、合肥(429.24)、济南(415.49)、昆明(397.97)、大连(380.83)、长沙(374.43)、太原(372.97)、宁波(368.51)、南宁(361.42)、苏州(357.25)、厦门(349.98)、福州(300.71)

这一档的城区人口全部属于300万-500万区间,很多是近年来冉冉升起的明星省会城市,特别是合肥、济南、长沙、福州,是晋身特大城市的热门种子选手。

另外,贵阳、石家庄、南昌等省会城市,城区人口仍在100万-300万区间,还没有拿到Ⅰ型大城市的入场券,仍需努力。

以上便是中国大城市在规模上的基本座次。

要知道,城市规模评级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很多大项目的审批,例如国家明文规定,城区人口300万是一个城市修地铁的关键指标之一。2018年7月,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再比如,城市规模还和户籍管理挂钩。2019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到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则要精简积分落户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再比如楼市调控,国家会根据城市规模实施因城施策、分类调控。

可见,城市规模评级,已经成为国家很多政策审批的依据,每个城市都需要重视它。

数据来源:《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表格来自排名前列财经记者林小昭

来源:城市战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