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反复开挖三四回,连续施工扰民现象如何破解

搜狐焦点汕尾站 2020-01-15 11:48:3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一条道路‘开膛破肚’三四回”,“站在中心区的路口,三面居然都在施工”……过去的2019年,道路反复开挖成为萦绕在深圳市民心头的热词。近日,南都经梳理2019年全年报道和舆情情况,并兵分多路走访调研,形成了《关于深圳道路反复开挖现象的深调研报告》(下简称“深调研报告”)。

“一条道路‘开膛破肚’三四回”,“站在中心区的路口,三面居然都在施工”……过去的2019年,道路反复开挖成为萦绕在深圳市民心头的热词。近日,南都经梳理2019年全年报道和舆情情况,并兵分多路走访调研,形成了《关于深圳道路反复开挖现象的深调研报告》(下简称“深调研报告”)。

南方舆情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深圳涉道路施工、改造等相关舆情内容高达8700余篇次,其中福田、龙华、罗湖、南山四大区均超过1000篇次。而南都开展的民调中,参与者留下的“辣评”显示,“重复开挖”、“施工周期长”、“环境”、“缺乏规划协调”等均是高频词汇。

  A

  数据梳理

  去年深圳4个区涉道路施工改造舆情数据逾1000篇次

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涉及深圳市道路施工、道路改造等相关内容共有8742篇次,全年整体上较为平稳,平均每天数据量在50篇次以下。

从区级层面来看,数据显示,2019年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罗湖区的道路施工相关舆情数据较多,总数超过1000篇次。南山区、光明区、龙华区、坪山区、盐田区的相关舆情数据总数则分布在400-800篇次范围内,其中南山区、盐田区、坪山区高于全市比例。而大鹏新区的相关舆情数据总数最少,为176篇。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2019年南方都市报收到关于施工扰民的报料线索高达500个,“马上办”报道过的施工扰民案例,约占了所有报道的20%。

具体到道路开挖报料线索方面,从经筛选出的25条重点线索案例情况来看,从受理的时间上来看,时间则覆盖全年,其中2019年1月、5月、11月、12月相对较多。从报料线索涉及区来看,宝安、福田、龙岗、罗湖、龙华等大部分区均有涉及。

  B

  民意调查

  逾九成网友持道路开挖“普遍性存在”观点

近期针对道路反复开挖现象,南都站站队发起话题讨论,三天收集超4700份问卷。深调研报告对这一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集纳。

民调数据显示,在2019年深圳减少重复开挖路段近3000个,你觉得目前深圳道路反复开挖现象是否普遍的问题中,92%的网友仍持“还是普遍性存在”的观点。在深圳道路反复开挖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方面,超过七成网友认为“缺乏有效监管和处罚,未见明显效果”。

在道路挖掘项目完成后的改观情况,七成多的网友持“改变不明显的”观点,近两成网友认为“有一定改善”,仅“3.3%的网友认为有明显很大改善”。而在道路反复开挖带来的问题中,交通拥堵、出行不便、噪音扰民、施工环境脏乱差、反复开挖带来的资源浪费占比均过半数。

  C

  研判分析

  大批工程上马致道路挖掘项目剧增

深调研报告中引用的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占用挖掘道路许可量为528宗,2017年为1248宗,2018年为2544宗。2019年市交通运输局共收到12155项挖道计划,经统筹规划将落地实施的11065项挖掘道路计划压减至8143项。但相比于2018年,2019年深圳道路挖掘体量剧增且庞大,虽然压缩比高达26%,但不难看出的是2019年的挖掘项目成倍增长。

道路挖掘项目数据剧增的原因,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有提及,近两年深圳集中开工了轨道交通、市政设施、水污染治理等一大批工程,全市在建工地有1万多个,特别是为了提前完成治水目标任务,沿部分道路建设了6200多公里的污水管网,对1.4万个小区和城中村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改造,小区、道路开挖量大面积广。

“出行”、“噪音”、“环境”等因素最易引发投诉

深调研报告中提到,梳理南都受理的涉施工道路重点线索案例发现,因为道路施工导致的出行不便、拥堵等问题最易引发居民投诉。如福田农园路因为地铁修建原因,曾导致人行地道东侧出口路段形成“孤岛”,最终经报道后,交警、交通多个部门联合勘查调研后重新画线解决了问题。

除了出行因素外,噪音问题亦是较容易引发投诉的因素。另外,环境问题、施工后续的恢复亦是不少市民关注的焦点。如2019年4月,南山村正一坊排污管堵塞导致污水流出路面引发居民投诉,2019年12月,西乡固戍一路屡次因雨污分流工程开挖恢复不到位问题也引发了周边居民投诉。

从涉及部门来看,交通部门占据涉及部门中的“大头”,南都报道案例数据显示,市交通局福田管理局、宝安管理局、南山管理局以及市交通公共设施建设中心等最常被“点名”。市交通局多个下辖管理局中,宝安管理局被点名次数最多,除此之外,地铁、区级规划部门、交警、建工署亦常牵涉其中。

多位受访市民不清楚项目信息进展情况

近期南都记者兵分多路,针对舆情高发的福田、龙岗、宝安三个区,对此前引发投诉的道路开挖扰民问题进行重点案例回访。案例内容及数据显示,道路施工完成的品质提升最易引发市民认同感,但施工期间的信息匮乏成为重点案例中受访居民的共鸣。

此前,福田区福中一路通信、水务、电力、燃气等多领域项目集中施工,引发广泛关注和投诉。在多位受访居民意见中,除了对施工带来的不便等投诉外,关于施工工期、阶段进展不清楚亦是主要问题之一。此外,不少项目还存在延长施工期限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南都记者多路走访时,如福中一路、龙岗永甘路等在施工完成后,包括环境、拥堵等问题得以解决,道路品质相比以往有明显提升,亦有附近受访居民予以点赞。

  D

  建言献策

  开放数据加强统筹, 探索有效管廊建设模式

针对道路反复挖掘现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2020年深圳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出台更严格的占道施工管理办法,严控严管道路反复开挖,并加强施工的统筹协调和科学管理,完善地铁等工程占道施工收缩和退出机制,强化文明施工,尽快还路于民、美化环境。

然而就目前来看,仍处“大建设”时期的深圳,道路挖掘项目恐非短期能结束。那么,面对持续性的道路挖掘问题,应该如何强化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发布落地,如何统筹施工计划避免反复开挖,深调研报告给出了建议。

1.打破部门壁垒 从源头加强项目计划统筹

南都发起道路反复挖掘问题话题讨论数据中,超过八成的网友认为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反复开挖,而在近百条“辣评”中,“重复开挖”系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基于此,如何在施工之前尽可能地提升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强化规划统筹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来看,道路反复开挖遭病诟,从源头加强涉路施工项目计划统筹是治本措施之一。根据官方解释,近年来道路开挖数量呈逐年几何增长,也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但各部门如何打破沟通协商壁垒,真正做到不同的工程可以统一排期,实现精细化管理才是关键。

2.推动涉路项目信息全流程的公开化透明化显著化

在南都多路记者走访中,多数施工企业均有项目信公示,但是也存在部分路段项目公示信息不显著甚至没有的情况,比如在光明区同业路,南都记者在一段步行约5分钟的施工路段,走完全程也没看见任何公示信息。而南都记者在福中一路路段附近施工现场看到张贴了“福中一路现状交通环境”等图例,对福中一路存在的路面破损、排水设施老旧等情况进行图文展示,并详细标注了路面问题所在具体点位,方便周边居民直观了解改造的背景,值得肯定。

实际上,在施工进场前对项目的信息、背景、目的、预期效果等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尤为重要。作为受道路施工影响的居民,有权利了解相关的改造前后情况。同时,施工方这样做,还能争取到更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建议相关交通部门、所属的街道、社区等,可以通过官网、政务新媒体号、媒体乃至现场宣介等多样有效的方式,在项目动工前做好情况介绍和沟通,才能在施工时将投诉降到较低。

3.强化对施工违规违法的监督和处罚

调研中,居民多有反映道路施工围挡设置不规范、超时施工等情况,比如在坪山区建设路走访中,有附近居民就反映存在晚上过了零点还在施工的情况。实际上,这些违规违法情况,也正是引发市民投诉的直接因素,相关部门也应当强化对道路施工违规违法的处罚,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告知。

2019年底,南都曾就如何监管不文明施工中“围挡不规范”一事采访了市交通运输局。该局表示,发现问题会及时责令参建单位及时整改,并纳入履约考核,同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将安全文明施工纳入日常监督工作内容,也将施工围挡不良行为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同时市民若发现施工围挡不规范现象,可向围挡标准制定单位市住建局进行投诉,市民还可通过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咨询或投诉。

在此基础上,同时建议形成多种监督渠道,接受社会大众监督,让民声可以畅达主管部门,切实提高审查监督实效。同时,将有关单位违规行为列入失信行为纳入诚信管理体系,起到处罚震慑作用,督促文明施工。

市政协委员蒋雷也表示,建议从严加强施工管理,加强道路乱开挖方面的监督和查处,通过招投标机制,建立违法施工黑名单,通过减分甚至禁止违法单位参与招投标,遏制道路乱开挖态势。

4.强化审查管好“钱袋子”

南都发起的话题讨论中,对道路施工可能带来问题中,“道路反复开挖带来资源的浪费”观点占比达82%,而在百条“辣评”中,“资源浪费”出现的频率也相对较高。

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杨灵祥表示,不文明挖建的一个重要原因或在于财政预算机制的不合理,很多部门年初申请的经费比较多,年底用不完,于是道路改了又改。为此其提议政府当前需对财政预算的统计方法进行改进,年初申请了经费,到了年底确实没有完成的,允许收回去,而且不影响下一年度财政的拨款。

实际上,应管好钱袋子,多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审查,避免和减少不该挖、不需挖的项目,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也需要强化。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数据,2019年全市挖掘道路计划压减至8143项,减少重复开挖路段2922个,但这其中还有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工程,建议通过民生项目评议、部门预算评估、重大项目论证等措施,规避不必要的“面子”工程。

5.提升涉道路投诉的处置和回复时效

相关部门需对涉道路施工的舆情,进行积极处置应对,提升关注度。就“马上办”涉道路施工重点线索案例情况来看,政府部门中,交通系统占据“大头”,结合较容易引发投诉的因素来看,交通部门需强化在投诉发生前进行相关系统性的核查,对存在违规或存在较大可能出现拥堵、噪音、环境美观因素的施工路段,尽早采取措施降低影响,同时对市民网友的投诉,也应提升处置时效尽可能迅速地回应市民网友关切。

6.对市民开放涉路项目数据

在调研中,强化施工项目信息的全流程宣传很重要,亦有市民呼吁施工数据统一管理,并对所有市民开放。

据悉,为强化城市占用挖掘道路管理,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19年12月初上线了“深圳市道路挖掘计划管理系统”,并推出了“道路挖掘计划一张图”功能,将工程信息文字表述与地图定位相匹配,精准显示道路施工的具体范围,为下一步统筹工作奠定了基础。

但截至目前,尚未开放市民入口,普通市民无法通过系统直观地查看道路挖掘计划的相关信息、涉路范围以及分布情况。该系统也无法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调研中,多位市民呼吁,这些施工数据应对市民开放,以深圳地图为底图,每一条道路今年将进行什么工程施工、施工期限是多少,市民可以点击进行查询。

涉路项目数据对市民开放,一方面深化涉路信息的公开透明性,另一方面,市民角色更深程度的介入,也能够争取更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是强化市民对施工项目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监督的重要渠道。

7.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涉路项目施工水平

目前,深圳推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管廊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可以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同时又能节约城市用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方便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建议借鉴先进有效做法,先行先试探索适合深圳本地的管廊建设模式。

市人大代表林卫华就曾表示,大力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后续若需增加、减少管道,也不需要重复开挖。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有行业人士深圳中冶管廊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南表示,道路反复开挖问题中,很重要原因在于深圳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当初直埋在马路下的地下管线健康状况(传统寿命20-30年)不容乐观,同时由于深圳的高速发展,很多市政管线也亟须扩容改造。不同产权单位的管线在更换、维修、扩容改造时没办法完全实现同步,是导致道路的反复开挖的因素之一,从技术层面上讲,综合管廊是避免道路反复开挖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

鲁南表示,虽然政府从2015年开始鼓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但由于国内普遍缺乏工程经验,前期的工程实践中不区分管线服务性质,所有管线集中入廊,都是干支混合型管廊,导致埋深较深、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等问题,在深圳这样的高密度建成区上述问题尤为突出。

从2017年开始,深圳创新综合管廊建设形式,以干支分离为特点,与用户联系少的通过性管线,如高压电力、原水管等,采用干线型管廊,与用户联系多,需要经常出线的,采用埋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埋深较浅、附属设施少的支线型或缆线型管廊,这样能够降低投资、方便施工和运维,尽可能减少机动车道下的直埋管线,回归保护管线、便捷运维的管廊建设本来目的,建议可以进一步推广试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